CPAP呼吸機治療OSA期間的吞氣癥:自動調壓CPAP呼吸機和鼻罩的案例研究
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呼吸機)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的高效治療方法。1然而,CPAP呼吸機依從性仍然是有效治療OSA的重要障礙。 CPAP呼吸機治療的副作用體驗可能會影響依從性。2很少有隨機對照試驗可以解決CPAP呼吸機的副作用。 吞氣癥是CPAP呼吸機的常見副作用之一,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在本期“臨床睡眠醫學雜志”上,Shirlaw等報道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該試驗比較了出現吞氣癥癥狀且可以適應CPAP呼吸機治療的受試者分別使用固定壓力和自動調壓調壓CPAP呼吸機的依從性結果。雖然與固定壓力CPAP呼吸機相比,自動調壓CPAP呼吸機未能提高對治療的依從性,但自動調壓CPAP呼吸機顯著改善了吞氣癥癥狀。這項研究的結果提供了明確的證據,將患有吞氣癥的患者的治療從固定壓力CPAP呼吸機轉為自動調壓CPAP呼吸機。
自動調壓CPAP呼吸機可通過降低平均夜間CPAP呼吸機壓力水平來改善吞氣癥癥狀。在Shirlaw等人的研究中,3中位CPAP呼吸機壓力水平從14降至9.8 cm H2O(分別為固定壓力CPAP呼吸機和自動調壓CPAP呼吸機)。另一個導致吞氣癥的機制是Shirlaw等人的研究中的口鼻罩CPAP呼吸機。3與鼻罩固定壓力CPAP呼吸機相比,口鼻罩固定壓力CPAP呼吸機下的吞氣癥狀明顯更大。3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與鼻罩CPAP呼吸機相比,口鼻罩CPAP呼吸機可能導致更高的無意識漏氣,需要更高的治療壓力水平,并導致更差的依從性。4 Shirlaw等人的研究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以避免廣泛使用口鼻罩CPAP呼吸機。
自動調壓CPAP呼吸機和其他技術改進(如呼氣壓力釋放和加濕)尚未顯示可顯著改善OSA患者在開始使用CPAP呼吸機時的CPAP呼吸機依從性。5 Shirlaw等人的研究使用了一種不同的方法,其中特別干預可改善CPAP呼吸機副作用,并可能提高依從性。這提醒人們,OSA患者的CPAP呼吸機治療不應采用“一刀切”的方法。相反,它應該是個性化的。來自Shirlaw等人研究的證據更接近個性化的睡眠醫學。
有趣的是,在Shirlaw等的研究中[3],無論是固定壓力還是自動調壓CPAP呼吸機都顯示,與基線CPAP呼吸機使用相比,隨機實驗開始后CPAP呼吸機依從性增加了近25%(1.3至1.5小時)。平均每日CPAP呼吸機使用幾乎達到令人印象深刻的7小時記錄,為此應該向作者鼓掌。選擇CPAP呼吸機適應和依從性良好的患者可能已經消減了自動調壓CPAP呼吸機對依從性的負面影響,因為之前已沒有進一步改善的余地。隨機化后兩個研究組CPAP呼吸機使用時間的增加可歸因于霍桑效應(霍桑效應就是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編者注),這是參與研究的動機結果。6霍桑效應是研究CPAP呼吸機依從性的潛在偏倚源,尚未得到充分研究。針對CPAP呼吸機依從性的特定副作用進行干預是未來研究應側重的,應集中在那些由于CPAP呼吸機某些副作用而導致CPAP呼吸機依從性不佳的患者。此外,該研究應具有更長的時間跨度(例如8周),以降低霍桑效應導致偏倚的可能性。
來自Shirlaw等人研究的重要臨床問題的隨機對照試驗提供的證據在臨床睡眠醫學領域是非常需要的。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常見的CPAP呼吸機副作用,如吞氣癥、口干和鼻塞,以便為OSA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
(葉妮摘自 J Clin Sleep Med. 2017;13(7):859–860.)
參考文獻
1
Giles TL, Lasserson TJ, Smith B, White J, Wright JJ, Cates CJ.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in adult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6;(1):CD001106. [PubMed]
2
Ulander M, Johansson MS, Ewaldh AE, Svanborg E, Brostrom A. Side effects to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reatment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changes over time and association to adherence. Sleep Breath. 2014;18(4):799–807. [PubMed]
3
Shirlaw T, Hanssen K, Duce B, Hukins C.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comparing autotitrating and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subjects with symptoms of 吞氣癥: effects on compliance and subjective symptoms. J Clin Sleep Med. 2017;13(7):881–888.
4
Andrade RG, Madeiro F, Genta PR, Lorenzi-Filho G. Oronasal mask may compromise the efficacy of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on OSA treatment: is there evidence for avoiding the oronasal route? Curr Opin Pulm Med. 2016;22(6):555–562. [PubMed]
5
Smith I, Lasserson TJ. Pressure modification for improving usage of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machines in adul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9;(4):CD003531. [PubMed]
6
McCambridge J, Witton J, Elbourne DR.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Hawthorne effect: new concepts are needed to study research participation effects. J Clin Epidemiol. 2014;67(3):267–277. [PubMed Central][Pu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