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P呼吸機無效!搖擺的膝蓋是睡眠猝倒還是癲癇發作?-病例報告(1270)
介紹
猝倒癥(與發作性睡病相關)很難與癲癇、暈厥或TIA等疾病區分開來,但使用經過驗證的臨床工具可以有所幫助。我們報告了一個被誤診為腦癱的睡眠猝倒病例,其潛在的癲癇的診斷和治療被延誤了。
病例報告
一名42歲的男性出現“冰凍法術”,被描述為膝蓋自發性無力。他可能會趔趄并掉落物體,但從未摔倒。他否認意識喪失。諷刺的是,他花了一點時間就能重新調整身體,回到基線水平。發作前沒有任何警告或先兆。這些“法術”最初在2002年每年發生1-2次,然后到2006年發展到每月1次,然后在2019年1月增加到每天15次,每次持續5-10秒。他不愿開車。他被一名肺病專家/睡眠專家評估過。多導睡眠圖(PSG)顯示有輕度的OSA,但多次小睡潛伏期試驗(MSLT)并未提示有嗜睡癥。他接受了CPAP呼吸機處方治療,但6個月后停用,因為CPAP呼吸機沒有改善他的癥狀。隨后,他被醫生開處方使用抗抑郁藥文拉法辛治療醫生推定的睡眠猝倒,但沒有見到任何好處。最終,他被轉診至神經內科/睡眠診所。進行了斯坦福睡眠猝倒問卷調查,但結果是陰性:具體地說,他的發病情節沒有情感上的觸發,例如開玩笑、笑或哭。由于他的“法術”刻板印象,他被轉診到癲癇專家。他接受了72小時的腦電圖視頻監控,顯示他的臨床發作與腦電圖異常有關,提示額葉癲癇。他開始按醫囑服用Keppra和Oxcarbazepine(抗癲癇藥)。在隨訪中,他報告癲癇發作頻率從10-20 次/天改善到1-2次 /天。
結論
像斯坦福睡眠猝倒問卷這樣一個經過臨床驗證的篩查工具,很容易將睡眠猝倒與其他形式的短暫性肌無力區別開來。它可以避免患者長達15年的錯誤診斷和治療延遲,或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藥物。
(葉妮摘自 Sleep, Volume 43, Issue Supplement_1, April 2020, Page A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