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正壓呼吸機試點隨機試驗:比較CPAP模式與雙水平自主呼吸模式治療肥胖低通氣和氣道阻塞疾病的效果
研究目的
肥胖和氣道疾病均可導致慢性高碳酸血癥呼吸衰竭,可通過氣道正壓通氣 ( (PAP,正壓呼吸機) ) 治療進行控制。PAP呼吸機的療效已在肥胖低通氣綜合征以及慢性高碳酸血癥 COPD 患者中進行了研究,但尚未在肥胖和氣道阻塞并存的患者中進行研究。這項初步研究旨在比較持續氣道正壓通氣 (CPAP) 與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自主呼吸模式 (BPAP S 模式) 在治療肥胖低通氣障礙合并氣道阻塞性疾病中的療效。
方法
我們依次篩選了具有穩定的慢性高碳酸血癥呼吸衰竭(PaCO2 > 45 mmHg)的肥胖(BMI > 30 kg/m2)和阻塞性氣道疾病的患者,他們均沒有使用過PAP呼吸機治療。受試者隨機接受CPAP模式或 BPAP S 模式治療 3 個月。受試者不知道他們的PAP呼吸機分配情況。清醒 PaCO2 的變化是主要終點。次要終點包括肺功能、白天嗜睡、睡眠質量、生活質量、PAP 依從性和神經認知功能的變化。
結果
共有 32 名受試者被隨機分組(平均±標準差:年齡 61±11 歲,BMI 43±7 kg/m2,PaCO2 54±7mmHg,FEV1 1.4±0.6L,AHI 59±35 個事件/小時)。分析了每個PAP呼吸機組的 16 名參與者。與CPAP模式相比,BPAP S模式對 PaCO2 的改善更大(9.4 mmHg,95% CI 4.3 至 15 mmHg)。兩種療法在PAP呼吸機依從性、嗜睡、睡眠質量或神經認知功能方面沒有顯著差異。
結論
雖然這兩種PAP呼吸機模式都改善了這組受試者的高碳酸血癥呼吸衰竭,但 BPAP S 模式在降低 PaCO2 方面表現出更大的功效。
(葉妮摘自 J Clin Sleep Med. 2020;16(10):1825–1826.Published Online:June 24,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