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對CPAP呼吸機治療不依從的臨床預測因素: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
研究目的
盡管治療睡眠呼吸障礙(SDB)很重要,但兒童的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呼吸機)依從率很低。確定容易獲得的不依從性預測因素將有助于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和支持,但此方面的文獻有限。我們的目標是通過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確定睡眠呼吸障礙兒童使用6 個月CPAP呼吸機治療不依從的基線臨床預測因素。
方法
本研究評估了 2011 年至 2017 年間在一家兒科三級醫院接受CPAP呼吸機治療的睡眠呼吸障礙兒童(8-17 歲)。主要結果是 6 個月時的不依從,使用機器下載和自我報告兩種測量方法。候選基線預測因素包括人口統計學、并發癥和睡眠呼吸障礙特征。相對風險 (RR) 和 95% 置信區間 (CI) 使用修正的泊松回歸估計。在分析之前對缺失數據進行估算。
結果
該研究包括104 名兒童。與更大的不依從最密切相關的獨立預測因素是年齡較大(RR = 1.08,增加 1 年;95% CI,1.00–1.16)和更高的氧飽和度最低點(RR = 1.03,增加 1%;95% CI, 1.00–1.05),而與較低不依從最密切相關的是較高的喚醒指數(RR = 0.97,每增加 1 個事件;95% CI,0.95–1.00)、發育遲緩(RR = 0.58;95% CI,0.30 –1.13)和哮喘(RR = 0.72;95% CI,0.44–1.17)。
結論
總體而言,年齡較大、睡眠呼吸障礙較輕或基線睡眠中斷較少的兒童更有可能對CPAP呼吸機治療不依從,并且可能需要額外的支持以適應治療。由于臨床預測因素與不依從僅微弱相關,因此非臨床特征可能在預測依從性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葉妮摘自 J Clin Sleep Med. 2021;17(6):1183–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