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成像改善睡眠呼吸障礙患者對下頜前移型口腔矯治器治療效果的判斷:一項前瞻性研究
研究目的
下頜前移型口腔矯治器 (MAD) 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OSA) 患者的一種非侵入性治療選擇,通過增加上呼吸道容量起作用。然而,確切的治療作用機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功能成像評估下頜前移型口腔矯治器的作用機制,結合成像技術和流體動力學計算 (CFD),評估與治療結果的關聯。
方法
前瞻性地納入了 100 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使用定制的下頜前移型口腔矯治器固定在最大前移量 75% 的位置進行治療。使用和不使用下頜前移型口腔矯治器進行低劑量 CT 掃描以進行流體動力學計算分析。患者接受了基線和 3 個月的隨訪多導睡眠圖以評估治療效果。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 (AHI) 降低≥50% 定義為治療反應。
結果
總體而言,71 名患者完成了 3 個月的隨訪多導睡眠圖和低劑量 CT 掃描以及流體動力學計算分析。下頜前移型口腔矯治器治療顯著降低 AHI(16.5 (10.4-23.6) 個事件/小時至 9.1 (3.9-16.4) 個事件/小時,P<0.001,中位數 (Q1-Q3))并顯著增加總上氣道容積(8.6 (5.4) -12.8) cm3 vs. 10.7 (6.4-15.4) cm3;P=0.003),尤其是腭咽容積(2.1 (0.5-4.1) cm3 vs. 3.3 (1.8-6.0) cm3;P<0.001)。然而,對治療反應者和無反應者的亞組分析顯示,僅治療反應者的上呼吸道總容積顯著增加,而無反應者則沒有增加。
結論
下頜前移型口腔矯治器通過增加總上氣道容積起作用,主要是由于腭咽容積的增加。下頜前移型口腔矯治器治療后,反應者的上呼吸道總容積顯著增加,而無反應者則沒有顯著增加。研究結果增加了在常規下頜前移型口腔矯治器結果預測中使用流體動力學計算實現功能成像的證據。
(葉妮摘自 J Clin Sleep Med. Published Online:October 6,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