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用多導睡眠圖的氣流預測口腔矯治器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的反應
時間:2020-09-01 作者:北京思力普睡眠研究所 【原創】
研究目標
對于不能耐受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呼吸機)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患者,口腔矯治器治療是一種越來越普遍的選擇。但目前能夠識別哪些患者對口腔矯治器治療有反應的臨床適用工具尚有限。
方法
匯總了三項研究(N = 81)的數據,其中包括兩個睡眠研究夜晚:在一個晚上使用口腔矯治器治療,在另一個晚上取下口腔矯治器。除臨床變量外,還計算了氣流特征,包括呼吸事件期間的平均氣流下降(事件深度)和氣流形狀特征,這根據以前的研究可表明患者咽部塌陷的機制。開發了一個模型來預測口腔矯治器的治療反應(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較基線降低50%以上,加上治療AHI <10事件/小時)。使用(1)準確性和(2)預測響應者和不響應者之間的口腔矯治器治療效果(AHI降低的百分比)和治療AHI的差異來量化模型性能。
結果
除年齡和體重指數(BMI)外,事件深度和呼氣“收縮”(經驗證可反映顎塌陷)是根據模型選擇的氣流特征。對口腔矯治器無反應者發生的事件較深,呼氣氣流形狀呈“收縮”狀態(即與顎塌陷有關),年齡較大,BMI值較高。預測準確率為74%,預測對口腔矯治器治療反應者的治療AHI較無反應者低,具有臨床意義(8.0 [5.1至11.6] vs. 20.0 [12.2至29.5]事件/ h,p <0.001)。
結論
根據常規的多導睡眠監測儀計算出的氣流特征開發出的模型,再結合患者的年齡和BMI,可從口腔矯治器治療無反應者中識別出對治療有反應者。
(葉妮摘自 Sleep, Volume 43, Issue 7, July 2020, zsaa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