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丙戊酸鈉治療引起的可逆性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病例報告(1032)
介紹
丙戊酸鈉(VPA,Depakine德巴金)是治療癲癇和精神疾病的常用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胃腸不適、震顫和體重增加,但從未觀察到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作為副反應出現。我們在此報告由丙戊酸鈉引起的沒有陳施氏(Cheyne-stokes)呼吸的一例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
病例報告
病人為一名64歲的女性,她主訴打鼾、無恢復性睡眠和白天嗜睡。自10年前開始,她因一次癲癇發作接受了丙戊酸鈉治療。多導睡眠圖記錄顯示她有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CSAS),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為106.9 / h,中樞呼吸暫停指數(CAI)為61.2 / h,無Cheyne-stokes呼吸,并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阻塞性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OAHI = 43.8 / h)。心臟檢查排除了心力衰竭或過去的中風因素。患者未患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也未服用可能誘發呼吸失調和中樞性呼吸暫停的阿片類藥物或可待因。她的CSAS也不是由于急性或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
在隨訪多導睡眠圖檢查中,撤下丙戊酸鈉后3個月,在沒有服用替代藥物、沒用CPAP呼吸機治療、體重也沒有減輕的情況下,患者的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減輕了,CAI為12.4 / h,阻塞性呼吸暫停/低通氣與原來基本一致,OAHI為45. 7 /小時。在撤消丙戊酸鈉后5個月的隨訪中,仍然未進行CPAP呼吸機治療也未減輕體重的多導睡眠圖檢查顯示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基本消退,CAI為1.8 / h,阻塞性呼吸暫停/低通氣與原來仍然一致,OAHI為44 / h。
結論
在我們的患者中,藥物安全部門認為,發生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丙戊酸鈉的內在可歸因性很強。排除其他可能原因,由于撤消了丙戊酸鈉治療,發生了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逆轉。不能排除丙戊酸鈉對中樞呼吸神經元的抑制作用。我們的發現需要在更多的患者樣本中得到證實,但丙戊酸鈉對夜間呼吸的不良影響已經引起臨床醫生的關注。
(葉妮摘自 Sleep, Volume 42, Issue Supplement_1, April 2019, Pages A414–A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