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家用睡眠測試和動態心電圖監測儀缺失了什么?在多導睡眠圖上檢測到異常的體位性心動過緩病例(1130)
介紹
仰臥位、左側臥位(LLD)和右側臥位(RLD)不同體位對心血管和自主神經活動的影響早已被認識。已顯示,在心臟復蘇后,臥姿定位可增加迷走神經在康復體位中的作用,減少心肌耗氧量,并降低室性心律不齊的可能性。本病例證明了多導睡眠圖(PSG)在評估無法解釋的心律失常發作期間體位影響方面的獨特用途,并強調了在睡眠專家和睡眠呼吸障礙評估之外提高多導睡眠圖價值認識的重要性。
病例報告
一名60歲男性,有冠狀動脈疾病的既往病史,進行了睡眠評估和CPAP呼吸機壓力滴定。服用的藥物包括阿司匹林81毫克,美托洛爾24毫克/天,氯吡格雷75毫克/天,單硝酸異山梨酯ER 30毫克。在整夜多導睡眠圖記錄期間,總睡眠時間為391分鐘,AHI為20,而最低的氧飽和度為86.9%。熄燈時患者的靜息心率(HR)為62,在右側臥位時保持在60-67之間。當睡眠體位改變為左側臥位后,出現心動過緩,心率突然下降至48。患者的多導睡眠圖顯示體位改變(尤其是左側臥位)與嚴重心動過緩之間存在明顯的反復關聯。持續的心臟監測或家庭睡眠測試都無法確定這種關聯。
結論
目前,關于臥姿對自主神經系統的具體影響和機制仍在討論中。最近對左側臥位心動過緩的一種解釋為:通過超聲心動圖影像確定患者在左側臥位時下腔靜脈直徑和面積減少,從而導致流量增加和反射性心動過緩(Sazaki J. Exp。Med。,2017)。本病例表明,多導睡眠圖在全面評估以及向臨床醫生呈現復雜且未被充分認識的生理關聯方面的能力是排他性的。
(葉妮摘自 Sleep, Volume 41, Issue suppl_1, April 2018, Page A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