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聲打鼾和失眠癥狀預示著代謝綜合征的發展
在SLEEP雜志12月1日的一期研究中發現,大聲打鼾和兩種常見的失眠癥狀 - 難以入睡和睡眠不足 - 每種都顯著預測了代謝綜合征的發展。該研究強調了在日常臨床實踐中篩查常見睡眠疾病的重要性。
多變量邏輯回歸模型的結果顯示,在3年隨訪期內,在報告頻繁大聲打鼾的成年人中,出現代謝綜合征的風險高出普通人的兩倍以上(優勢比= 2.30),在報告難以入睡的成人(OR = 1.81)中,這一風險也增加了80%,在報道睡眠不足的人中增加值為70%(OR = 1.71)。
進一步的分析發現,通過對大聲打鼾因素進行額外的修正,睡眠不足對代謝綜合征的預測顯著性降低至邊緣。然而,當同時進入統計模型時,大聲打鼾和入睡困難仍然是代謝綜合征的重要獨立預測因子。
“這個首次進行的前瞻性研究顯示,包括失眠和睡眠呼吸紊亂癥狀在內的更廣泛的常見睡眠癥狀可以預測代謝綜合征的發展。眾所周知,代謝綜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第一作者Wendy M Troxel博士,匹茲堡大學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助理教授說:“入睡困難和大聲打鼾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彼此獨立的,這是相當驚人的發現。”
根據美國國家心臟、肺和血液研究所的報告,代謝綜合征是一組與肥胖相關的危險因素,可增加個體患心臟病、糖尿病和中風的風險。這五種危險因素中有三種以上的人被認為患有代謝綜合征:腹部脂肪過多、甘油三酯過高、HDL膽固醇過低、高血壓和高血糖。
代謝綜合征的這五個因素單獨分組的分析顯示,大聲打鼾可以顯著預測高血糖(OR = 2.15)和低HDL膽固醇(1.92)的發展。 入睡困難和睡眠不足并不能預測任何個別的代謝異常因素。
考慮到研究基線時代謝異常的數量,只有大聲打鼾才能預測代謝綜合征的發展。據作者表示,這表明大聲打鼾可能是心臟代謝失調的一種因果風險因素。
這項研究涉及812名參與心臟評分的患者,這是一項正在進行的基于社區的前瞻性研究,研究對象為45至74歲的成年人。基線時已診斷為代謝綜合征或糖尿病的人被排除在研究之外。隨訪三年間,14%的參與者出現代謝綜合征。
自我報告的睡眠障礙評估使用失眠癥狀問卷和多變量呼吸暫停預測問卷。代謝綜合征的發展與睡眠保持困難和睡眠中頻繁覺醒無關,這是其他兩種常見的失眠癥狀。
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是在一組290名參與者中進行的,這些參與者使用便攜式睡眠呼吸監測儀測量鼻腔氣流量,這些參數是指每小時睡眠時呼吸部分減少(低通氣)和完全暫停(呼吸暫停)。在對這一亞組的分析中,即使在修正AHI后,大聲打鼾仍然是代謝綜合征發生的獨立預測因子(OR = 3.01),而入睡困難降低至統計顯著性的邊緣。
該研究得到賓夕法尼亞州衛生部的支持,并獲得國家心臟、肺和血液研究所以及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臨床轉化醫學獎。
如需要該研究的副本,“Sleep symptoms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睡眠癥狀預測代謝綜合征的發展”,請與北京思力普睡眠研究所(BSRI)聯系。
北京思力普睡眠研究所(BSRI)是中國睡眠醫學的領導者和實踐者,是目前國內唯一整合了睡眠研究、持續正壓氣道通氣(CPAP)、定制型口腔矯治器(OA)和認知行為療法(CBT)治療睡眠呼吸障礙的專業機構,四位一體解決睡眠呼吸障礙的疑難雜癥,旨在為睡眠障礙人群提供最高標準的睡眠醫學體驗和護理,并積極探索和實踐中國睡眠醫學發展的新路子,以更高效率促進人人享有睡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