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羥丁酸鈉相關的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伴陳施氏呼吸(1107)
介紹
羥丁酸鈉(SO)被批準用于發作性睡病的猝倒癥和嗜睡癥治療。發作性睡病患者可能同時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先前的研究表明羥丁酸鈉不會使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惡化并且可以降低其嚴重程度。但是,尚不清楚羥丁酸鈉治療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CSA)的風險。我們報道一例57歲的男性,患有1型發作性睡病(伴猝倒的發作性睡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在服用羥丁酸鈉后發展為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
病例報告
我們的患者在17歲時被診斷為發作性睡病伴猝倒。他接受了右旋苯丙胺和普羅替林的治療。由于37歲時嗜睡加劇,他接受了多導睡眠圖(PSG)檢查,顯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中度。他接受了UPPP懸雍垂腭咽成形術手術治愈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然而,隨著體重的增加,他的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又惡化至14.5,并接受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治療。
在他診斷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后大約15年開始服用羥丁酸鈉。在56歲時,在沒用CPAP但服用羥丁酸鈉情況下進行家庭睡眠呼吸暫停監測(HSAT),呼吸事件指數(REI)為14.1,幾乎所有事件都是中樞性或低通氣。在隨后的CPAP壓力滴定研究中證實了中樞性呼吸暫停(CA)伴陳施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的存在(CA= 21.2)。中樞性呼吸暫停的出現和消退在時間上與第一次和第二次服用羥丁酸鈉劑量有關。 羥丁酸鈉中斷后在隨后的家庭睡眠呼吸暫停監測中未見中樞性呼吸暫停。
結論
據我們所知,這是第二例報道的發作性睡病患者,在服用羥丁酸鈉后引起中樞性呼吸暫停伴陳施氏呼吸的病例。該病例凸顯了在治療發作性睡病患者時,特別是合并睡眠呼吸障礙的患者時,必須考慮羥丁酸鈉的重要潛在副作用。需要進一步研究以表征在接受羥丁酸鈉治療的患者中,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發生的頻率和嚴重性。
(葉妮摘自 Sleep, Volume 41, Issue suppl_1, April 2018, Page A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