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和竇性心動過緩(825)
介紹
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CSA)的特征是睡眠期間缺乏呼吸驅動,導致呼吸暫停重復發生。 ICSD3定義了CSA的多種表現形式。伴有Cheyne-Stokes呼吸(CSB)的CSA,其特點是一系列通氣的漸進-遞減模式,繼之以中樞性呼吸暫停,通常與心力衰竭有關。緩慢性心律失常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相關,但與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關聯尚不清楚。
病例報告
一名76歲男性,無明顯既往病史,但在先前的心電圖上有多次竇性心動過緩,被轉診到睡眠醫學,評估打鼾、目擊性呼吸暫停和白天嗜睡情況。他沒有CVA、CHF、心房顫動、腎臟疾病或使用阿片類藥物的病史。他疑似有OSA,給他完成了多導睡眠圖(PSG)檢查,顯示中度CSA(使用1B型低通氣標準,AHI 10.9,CAI 6.1)。PSG研究后一部分的中樞性呼吸暫停與CSA-CSB一致。研究時清醒心率是44 bpm。睡眠期間,他的心律范圍為39-89,平均為57 bpm。由于出乎意料的發現中樞性呼吸暫停,建議進行心臟評估,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左心室射血分數為51%,左心房擴張,左心室大小正常,無壁運動異常,并且無法評估左側充盈壓。心電圖與無房室傳導阻滯的竇性心動過緩一致。動態心電圖監測器顯示竇性心律并有中等程度的異位負擔。他接受了CPAP呼吸機壓力滴定,顯示了CPAP呼吸機壓力有效地控制了阻塞性事件,但中樞性呼吸暫停持續存在而無CSB模式。
結論
該病患在沒有已知的CSA危險因素的情況下發現了CSA / CSA-CSB。盡管HFpEF的早期跡象可能與他長期的竇性心動過緩有關,但此病例引發了一個問題,即孤立的竇性心動過緩是否會降低心輸出量,足以使通氣不穩定并促進CSA / CSA-CSB的發現?
(葉妮摘自 Sleep, Volume 44, Issue Supplement_2, May 2021, Page A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