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低通氣綜合征中肺動脈高壓的相關危險因素
研究目的
肺動脈高壓 (PH) 在肥胖低通氣綜合征 (OHS) 中很普遍。然而,評估與肺動脈高壓相關的致病因素的數據很少。我們的目標是評估可能與未經治療的肥胖低通氣綜合征中肺動脈高壓發病機制有關的風險因素。(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指由多種異源性疾病(病因)和不同發病機制所致肺血管結構或功能改變,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動脈壓力升高的臨床和病理生理綜合征,繼而發展成右心衰竭甚至死亡。 近年來PH領域診斷及治療策略不斷更新,國內外在不同領域發表了肺動脈高壓相關指南和專家共識。-編者注)
方法
在 Pickwick 試驗的事后分析中,我們對有和沒有肺動脈高壓患者的基線特征進行了雙變量分析。將 p 值≤0.10 的變量定義為潛在風險因素,并在幾個調整后的模型中按理論致病機制進行分組。對有和沒有伴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OSA)兩種肥胖低通氣綜合征表型進行了類似的分析。
結果
在 246 名肥胖低通氣綜合征患者中,122 名 (50%) 有肺動脈高壓的超聲心動圖證據,定義為肺動脈收縮壓≥40 mmHg。較低水平的清醒 PaO2 和較高的體重指數 (BMI) 是多變量模型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分別具有負和正調整線性關聯(調整后的優勢比 0.96;95% CI 0.93 至 0.98;PaO2 p = 0.003和 1.07;95% CI 1.03 至 1.12;BMI 的 p = 0.001)。在單獨的分析中,體重指數BMI和 PaO2 是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表型的獨立危險因素,而體重指數BMI和早期 (E)/舒張晚期 (A) 比值的峰值流入速度是非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表型的獨立危險因素。
結論
無論肥胖低通氣綜合征表型如,本研究將肥胖本身確定為肺動脈高壓的主要獨立危險因素。針對減肥的治療干預可能在改善該患者群體的肺動脈高壓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葉妮摘自 J Clin Sleep Med. Published Online:November 11,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