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認知行為療法對慢性心力衰竭和失眠患者的失眠、疲勞和功能有持續影響:HeartSleep 研究
研究目的
失眠在患有慢性心力衰竭 (HF) 的成年人中很常見,并且與白天的癥狀和功能下降有關。本隨機對照試驗 (RCT) 的目的是評估 CBT-I(健康睡眠組:HS組)與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教育(健康心臟組:HH組)相比,對失眠嚴重程度、睡眠穩定型心力衰竭患者的特征、癥狀和功能。主要結果是失眠嚴重程度、活動記錄儀記錄的睡眠效率和疲勞。
方法
我們將射血分數保留或降低且至少有輕度失眠(失眠嚴重程度指數 >7)的穩定心力衰竭成人隨機分組為 HS組 或 HH組(4 次/8 周)。我們獲得了腕部活動圖并測量了失眠嚴重程度、自我報告的睡眠特征、癥狀(疲勞、白天過度嗜睡、焦慮、抑郁),以及基線、治療后 1 個月內以及 6 個月和 12 個月時的 6 分鐘步行距離。我們使用通用線性混合模型 (GLMM) 和廣義估計方程 (GEE) 來評估效果。
結果
樣本包括 175 名參與者(M 年齡 = 63 ± 12.9 歲;43% 女性;18% 黑人;68% 紐約心臟協會 II 級或 III 級;33%;LVEF < 45%)隨機分配到 HS組(n = 91)或HH組 (n = 84)。 HS組對失眠嚴重程度、睡眠質量、自我報告的睡眠潛伏期和效率、疲勞、白天過度嗜睡和 12 個月時的 6 分鐘步行距離有持續影響。
結論
與包括睡眠衛生教育在內的強大的心力衰竭自我管理計劃相比,CBT-I 持續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成人的失眠、疲勞、白天嗜睡和身體功能的客觀指標。
(葉妮摘自 Sleep, zsab252, https://doi.org/10.1093/sleep/zsab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