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癥狀與較少的運動頻率和更差的成年期主觀認知功能有關
時間:2021-12-29 作者:北京思力普睡眠研究所 【原創】
研究目的
確定運動和睡眠的主觀測量是否與認知障礙有關,以及運動效果是否由睡眠介導。
方法
本研究分析了在招募登記處登記的成年人(18-89 歲)的問卷數據。用認知功能測試 (CFI) 評估認知主訴。用醫療結果研究睡眠量表 (MOS-SS) 分量表和因子評分評估睡眠質量、白天嗜睡、夜間干擾以及失眠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OSA) 樣癥狀。運動頻率定義為每周運動次數。將運動頻率、MOS-SS 分量表和因子評分作為認知功能測試評分的預測因子進行檢查,并根據年齡、體重指數、教育程度、性別、癌癥診斷、抗抑郁藥的使用、精神疾病和醫學合并癥進行調整。協方差分析檢查了睡眠持續時間組(短、中、長)和認知功能測試分數之間的關系,并針對協變量進行了調整。測試了運動-認知功能測試分數關系中睡眠的介導作用。
結果
分析了 2106 名成年人的數據。運動和 MOS-SS 分量表和因子評分與認知功能測試評分相關。較高的睡眠充足評分與較少的認知主訴相關,而較高的睡眠嗜睡、睡眠障礙、睡眠問題指數 I、睡眠問題指數 II 和因素評分與更多的認知主訴相關。 MOS-SS 分量表和因子評分,除了夜間干擾和失眠因素評分,介導了運動和認知問題之間的關聯。
結論
運動頻率與主觀認知能力之間的關系是由睡眠介導的。特別是,中介效應似乎是由可能暗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癥狀驅動的,這些癥狀與運動參與、睡眠質量、白天嗜睡和主觀認知表現呈負相關。
(葉妮摘自 Sleep, zsab240, https://doi.org/10.1093/sleep/zsab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