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大腦小腦功能連接的改變及其與認知功能的關系
研究目的
先前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報告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OSA) 患者的大腦網絡發生改變。然而,不同研究中異常連接的程度和模式不一致,并且很少評估大腦小腦連接。本研究我們調查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大腦和小腦皮質的功能網絡變化。
方法
從 74 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年齡:45.8 ± 10.7 歲)和 33 名健康受試者(39.6 ± 9.3 歲)獲取靜息態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多導睡眠圖和神經心理學 (NP) 測試數據。通過計算來自不同感興趣區域的相關系數和 Fisher r-to-z 變換來提取連接矩陣。在顯示顯著群體差異的功能連接中,進行線性回歸以檢查連接性與臨床特征之間的關聯。
結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在連接不同功能網絡的大腦小腦連接中表現出功能連接性 (FC) 降低,而在涉及默認模式網絡 (DMN) 和控制網絡的前額葉區域的皮質網絡間連接中,功能連接性 (FC) 增加。對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組,我們發現在連接中, FC 與睡眠參數(包括與最低 SaO2 和覺醒指數)之間沒有關連,而在健康受試者的連接中則觀察到顯著關連。 DMN 區域的 FC 變化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語言流暢性降低有關。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中也觀察到左側小腦顯著網絡的較低局部效率和較低的聚類系數。
結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主要影響大腦小腦通路。這些連接中的功能中斷與睡眠期間的睡眠碎片化和缺氧有關。這些異常的網絡功能,尤其是 DMN,被認為參與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認知衰退。
(葉妮摘自 Sleep, zsab240, https://doi.org/10.1093/sleep/zsab240)